查看原文
其他

时报时评丨贾珅:稳增长要把握好中期环境与基本导向

贾珅 中国经济时报 2022-05-30






时报时评

图片来源/新华社


■特约评论员 贾珅



  国家统计局日前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主要经济指标出现不同程度回落,表明受国际国内一些超预期变化影响,经济下行压力有所加大。


  看待当前经济形势,必须客观、辩证。既要正确认识经济发展面临的困难和挑战,也要坚定经济中长期稳定发展的信心。


  科学有效防控疫情是经济恢复的基本前提。当前,有观点认为,放开疫情管控后经济就可以快速恢复。从结构分析视角推演,如果简单放开疫情管控,国内需求可能会有一定修复,但包括劳动力、供应链等在内的总供给则会受到疫情扩散冲击,“需求增、供给减”将加大国内通胀压力,同时净出口也将明显收缩,带来汇率贬值和资本流出压力。从其他主要国家经验看,防控放开后疫情并未明显缓解,经济增速在剔除低基数效应后也未好转,欧洲目前已经陷入滞胀状态,美国今年一季度GDP增速也明显低于预期,一些机构预测到2023年初美国GDP环比增速就将转负。出现这种结果十分正常:当前主要国家产出缺口为正、通胀高企,这种情况下经济增速由总供给而非总需求决定,而病毒对供给的冲击不会因为放开疫情管控停止。因此,从中长期看,有效防控疫情与稳增长不仅不矛盾,反而是高度统一的。当然,我们要针对变异病毒特性努力从各方面优化防控措施,持续降低防控成本。


  稳增长要以高质量发展为导向。通过过去几年的艰苦努力,我国宏观经济管理基本确立了高质量发展的导向和框架,其原则就是: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发展阶段,经济发展要以解决好质的问题为先,在质的大幅提升中实现量的持续增长。按照这一原则,在中期会加大经济风险的传统刺激手段都要慎重使用,稳增长要更加注重从供给侧发力,通过优化经济结构来提升经济稳定性。


  也就是说,未来我们确定要做的事今年可以适度超前多做一些,而不能“穿新鞋走老路”,大水漫灌开倒车。通过结构改革来稳增长、稳就业的办法有很多。比如国家统计局公布的4月份全国企业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为46.2小时,实际上互联网等一些行业的“996”情况仍大量存在。我国城镇就业总数目前为4.7亿,如果出台政策来分行业规范劳动者工作时长,将全国城镇就业人员周平均工作时间降低到40小时左右,那么释放出的工作量可以解决至少2000万人的新增就业。而工作时长减少的在职劳动者可以有更多闲暇消费和生活,这将对消费和就业形成循环拉动,也有利于稳定生育率,同时,更加均等的就业和劳动收入还将促进共同富裕。


  对中国经济基本面要保持坚定信心。未来即便全球经济陷入新一轮衰退,疫情冲击持续,逆全球化等挑战增多,只要我们能够坚持防控住疫情不大面积扩散,可以预期的是:第一,中国经济增速仍将保持对主要经济体和世界整体经济增速的相对领先;第二,中国仍将是世界上供应链完整度最高、运行最接近常态的经济体,通胀压力也将明显小于其他主要国家;第三,中国还将是主要国家中应对各类中期风险政策空间最大的国家;第四也是最重要的,中国将是世纪疫情冲击下人民生命安全和发展权利得到最充分保障的国家,这是我们对未来发展保持信心的根本所在。





       本公众号版权归中国经济时报所有。如转载或引用本文内容须经许可,并注明转自中国经济时报。




热点链接

●商道经纬丨内外贸一体化探索提速 助力企业稳发展

●视点丨中国经济运行未来仍将处于恢复状态

●焦点丨房贷利率再降 住房需求将释放

●助企纾困渡难关 ④丨宁波:下好稳链纾困助企“及时雨”

●砥砺奋进这十年②丨十年腾飞 中国形成高水平对外开放新格局




监  制丨王辉  李丕光 王彧 刘卫民

主  编丨毛晶慧     编  辑丨蒋   帅


【中国经济时报--中国经济新闻网 http://www.cet.com.cn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